德國漢堡一家工廠推出新發現,用可可豆殼加工成的生物木炭來應對全球變暖,就是把可可豆殼在無氧室內中加熱至600攝氏度製成“生物炭”,可以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並向農民提供肥料或是生產“綠色”混凝土。
可可豆殼加工成的生物木炭來應對全球變暖
可可豆殼加工成的生物木炭來應對全球變暖 © Pixabay / dghchocolatier
廣告
生產可可豆殼生物炭
坐落在漢堡港口附近的一家紅磚牆工廠,他們嘗試用可可豆殼進行無氧高溫加熱到600度,生產出黑色的粉末,製成“生物炭”獲得成功。
生物炭不但具捕獲固定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的能力,也可以當作肥料,已經有附近的農民在種植土豆田中進行實驗,特別是生物炭可以改變原本的沙質土壤,吸收更多養分和水,來發展低碳農業 。
黑色可可豆殼製成“生物炭”還可以用來生產“綠色”混凝土,不過目前其技術處在產業化初期。
PUBLICITÉ
這家德國漢堡工廠已經僱傭40多名員工的進行圓形碳(Circular Carbon)項目生產,其負責人佩克·斯坦隆( Peik Stenlund )告訴法新社,可可豆殼再利用生產出的“生物炭”,改良土壤,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
雖然生物炭行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但這項技術提供一種從地球大氣中去減少溫室氣體的新方法,而且現在歐洲有不同廠家進行嘗試。
德國漢堡的這家工廠生產生物炭,也是歐洲最大工廠之一,在工廠的白色筒倉里收集從附近巧克力工廠運來的可可豆殼,經過無氧高溫加工工程,主要防止豆殼燃燒,就可以生產出黑色的可可豆殼生物炭,來鎖住二氧化碳,還向當地農民提供肥料。
重新發現生物炭
“生物炭”(Le biochar)在15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前,亞馬遜人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作肥料。 20 世紀科學家們重新研究發現了“黑土”,就是亞馬遜地區極其肥沃的土壤,它的海綿狀結構更好地吸收水分和養分,減少了對灌溉和肥料的需求,也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這家工廠負責人佩克·斯坦隆表示如果沒有這個極端高溫加工過程,可可豆殼殘留物排放的碳會通過蒸汽方式進入大氣中,導致全球升溫。
這家漢堡工廠可可豆殼生物炭的無氧高溫加熱過程也生產沼氣,同樣輸送給附近的其他農場。
目前該工廠每年用1萬噸可可豆殼生產3500噸生物炭。
就近生產使用
法國 UniLaSalle 研究所的研究員大衛·胡本 David Houben) 向法新社解釋說,如果要到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的減排標準就需要就近在當地生產,否則加上運輸等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等,其最後減排效果不大。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熱帶氣溫條件下使用生物炭會更加有效,而且目前生物炭價格過高,大約每噸1千歐元,對於農民來說難以負擔。
因此鼓勵開發生物炭的其它環保用途,如生物炭可以用來製造“綠色”的混凝土,用於建築行業等。
為未來減少二氧化碳
法國 UniLaSalle 研究所的研究員大衛·胡本強調目前生物炭固定的溫室氣體也為未來“幾個世紀”減少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就是一噸生物炭平均儲存“相當於 2.5到3 噸二氧化碳”。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數據顯示,每年人類製造的400億公噸二氧化碳中,生物炭可能用來捕捉大約26億公噸,特別是二氧化碳是主要溫室氣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降解,就是二氧化碳中65% 到80%需要20到200年的時間在海水裡溶解,其餘的二次氧化碳則是經過緩慢的化學風化或者是岩石形成過程被吸取。
作者:
罗拉
繼續閲讀相同主題内容